點閱:1/3607(今日/總計)
安裝:0/648(今日/總計)
軟體名稱:
衛道中學數學應用APP
學習領域:數學
適用年段: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年級
適用載具:手機、平板
作業系統:Android
推 薦 者:程瑋翔(臺中市) (2014/9/7 上午 01:21:02)
應用程式說明:
Viator Math 數學應用APP內容
(1) 國中數學線上學習系統
(2) 12 年國教新聞
(3) 數學競賽訊息
(4) 數學活化教學課程
(5) 科展參考教材
(6) 教師專業發展PLC 會議內容
(7) 數學科教學Google 協作平臺
(8) 個人教學協作平臺
(9) 特色課程程式設計協作平臺
(10)教師部落格連結
(11) Facebook 專業粉絲頁連結
(12) 學校最新資訊系統連結
(13) Youtube 活化教學影片
(14) 分組協同合作學習影片
(15) 數學競賽訓練課程影片
(16) 連結公路系統時刻表與訂票系統
(17) 即時高速公路車況
(18) 活化教學教案下載
教學使用方法或心得:
電腦的出現改變了數學只用紙和筆進行研究的傳統方式,給數學家的工作帶來了最先進的工具,豐富和發展了“數學實驗”的內涵,特別是利用計算機成功地解決“深藍AI人工智慧與人的棋奕對決” 對數學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些數學家“正在創立一種新的做數學的方法,即主要通過計算機實驗從事新的發現。由於這種研究方法是與傳統方法很不相同的,因此,在這些數學家看來,計算機的使用正在改變數學的性質;數學正在成為一門'數學實驗科學'”。
一、數學實驗教學模式的內涵
在數學領域裡,對數學實驗有不同的理解和內涵。數學實驗又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實驗。根據科學實驗的定義以及數學學科的特點,數學實驗的概念可以界定為:為獲得某種數學理論,檢驗某個數學猜想,解決某類問題,實驗者運用一定的物質手段,在數學思維活動的參與下,在特定的實驗環境下進行的探索、研究活動。
其實,過去數學教學中的測量、手工操作、製作模型、實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就是數學實驗的形式,只不過是為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概念、定理,以演示實驗、驗證結論為主要目的,很少用來進行探索、發現、解決問題。而現代數學實驗主要是以計算機數學軟件的應用為平臺,結合數學模型,模擬實驗環境進行教學的新型教學模式整個實驗過程中強調學生的實踐與活動,學生可以採用不同的實驗程序,設計不同的實驗步驟。現代數學實驗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發現問題的能力,因而是一種新型的數學教學模式。本文側重討論的就是利用計算機技術進行的現代數學實驗教學模式。
數學實驗教學模式,通常由教師(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明確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計算機提供的數學技術(比方這次的遺傳演算法) 的支持下做教學實驗,利用小組合作學習,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實驗過程中,依靠實驗工具,讓學生主動參與發現、探究、解決問題,從中獲得數學研究、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體驗、情感體驗,產生成就感,進而開發學生的創新潛能。
利用計算機進行數學實驗教學,不僅是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有效方式,而且也為計算機教學的開展提升了層次。引進數學實驗以後,數學教學可以創設一種“問題──實驗──交流──猜想──驗證”的新模式。數學教學採取何種模式,從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數學教育的目的,而這又與教學的現狀、社會對數學的需求密切相關。知識經濟時代對創新人才的需求與數學教育中忽視學生創造性能力培養的矛盾日益凸顯。在教學中倡導研究性學習,引進數學實驗,以及由此引發的教學模式的變革,與當前社會對數學教育的需求是一致的。
教師透過課程活化編製好的數學專題研究問題 : 可引發研究其解題策略,使其能成為一個專題研究的好題材,而專題研究本身就是解題活動,藉此可培養學生數學的能力。數學能力是一種特殊的能力,它 是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形成和發展的。就整個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所提及的數學能力通常包括一般能力和數學基本能力,而數學基本能力就是課程綱要要求培養的計算能力、邏輯推理能力、平面與空間的 概念和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之能力。同學的數學能力之培養可經由老師在指導科展時要求同學生而獲得:
1. 在教學及解題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
2. 培養理解能力
3. 培養記憶能力
4. 培養連結(應用)能力--能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5. 培養計算能力
6. 培養邏輯思維能力--比較能力、分析及綜合能力、抽象及概括能力、判斷及推理(含歸納及演繹)能力。
7. 培養平面及空間想像能力
8. 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9. 學習解題的具體方法和技巧如一元二次方程式的公式解等。
10.學習數學解題的一些通則--如歸納法和演繹法、直接證法和反證法、分析法和綜合法、解析法等。
我要回應(250字以內) (請先登入)
相關回應